许良镇位于河南省博爱县西北部,素有“李商隐故里”之称。始建于1956年的许良镇卫生院,承担着全镇23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中5.4万名居民的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服务人口辐射周边近10万人。
受宏观环境和历史原因影响,许良镇卫生院曾经一度业务萧条、入不敷出、人心涣散,陷入了“人员流失—业务下滑—发展动力不足”的恶性循环。在基层卫生改革中,许良镇卫生院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外地经验,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改善服务、巩固基础、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目前,卫生院共有临床科室28个、床位150张、职工199人,成为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也是博爱县医疗保健康复中心之一。2021年,卫生院年门诊量达134871人次,住院量达5478人次,年业务总收入达2371余万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发挥“头雁效应”
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关键取决于人,要充分发挥卫生院领导班子的“头雁效应”。
卫生院班子成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医院管理专业教育。为全面提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卫生院先后组织班子成员参加院长培训班等教育培训,组织中层干部参加医院质量管理培训班轮训,学习医院管理经验,开阔视野、开放思路。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名医、名科、名院建设,使卫生院的发展前景“有桥有路不踩空”,进一步提振了卫生院上下共谋发展的精气神。
我们坚持“骨干带动、全员提升”,把人才梯队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制定“紧缺型人才引进培养计划”,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双向发力,有效地引进和培养人才,储备发展后力。
我们加强与省市级医院的交流联系,每周邀请20余名省市级专家到卫生院坐诊、查房、带教、指导。这一举措不仅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也提高了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激发“雁群活力”
除了抓班子,发挥“头雁效应”,我们还建队伍,激发“雁群活力”,充分发挥专业人才队伍的作用。
我们有计划地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并鼓励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对派出去深造和在职学历提升人员,保障工资待遇不变、进修学习费用全额报销,这极大提升了职工主动提升能力的积极性。近3年来,许良镇卫生院共有65名业务骨干在上级医疗机构进修深造,82名职工通过到医学院校学习提升了学历层次。
目前,卫生院培养了一支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专业人才队伍,医疗服务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年手术量从以前的不足100台,逐步发展到2021年的1300多台;手术业务范围从阑尾切除术、痔疮无痛手术等常见手术,发展到能独立开展骨科、眼科、耳鼻喉、血管外科等领域的多种手术;能在专家指导下开展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以及腰椎内固定术等复杂手术。
质量“硬起来”
医疗质量是卫生院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许良镇卫生院始终坚持用医疗质量赢得患者信任。
我们引进实施6S管理法和PDCA闭环管理模式等精细化管理方式,在全院树立“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让结果达到标准”的工作理念;通过开展“小清单、大效率”的清单革命,给每个科室、每个岗位、每台设备、每项操作都制订相应的工作清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完善三级医师查房、病例讨论、病历考核等核心制度,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全程管理,使全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迈上了新高度。
近年来,许良镇卫生院抢抓上级政策机遇,先后共投入资金1900余万元,用于医疗设备添置和更新换代。卫生院建成百级层流手术室和功能完备的消毒供应中心,满足了不同级别手术的要求;先后添置16排螺旋CT、腹腔镜/关节镜系统、电子胃肠镜系统、C-臂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50余台件,以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服务“暖起来”
患者满意度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许良镇卫生院不断用贴心服务收获患者满意。
我们从细节入手,不断优化患者就医就诊流程,尽量让每一个环节都能让患者满意。逢年过节,卫生院领导班子会带领医护人员,给住院患者送上节日问候,大年初一送水饺,正月十五送元宵,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近20年来从未间断,努力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们将全年公卫服务任务量化,明确责任主体,建立督导制度,包村人员每周至少下乡2次,督促乡村医生工作。同时,改变了以往把管理人数作为乡村医生公卫资金拨付依据的管理方式,制定了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我们定期召开家庭医生会议,通报任务完成情况,并将督导情况纳入对公卫人员的绩效考核范围,从制度上调动家庭医生和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有效促进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落地。
近年来,许良镇卫生院先后获得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国家级爱婴医院等称号。卫生院通过了社区医院评审,被评为“群众最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还被确定为焦作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京ICP备10201560号
Copyright © 2000-2015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