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协会介绍
  • 协会动态
  • 新闻中心
  • 分支机构
  • 项目合作
  • 协会刊物
  • 优质基层
  • 联系我们
基层抗疫

关于社区抗“疫”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22-05-04 来源:中国农村卫生协会 作者:中国农村卫生协会

市级下沉志愿者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洪 波

这次上海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疫情汹涌,对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城市运营和保障,乃至居民的综合素养,都是一场考验和挑战。如今,这场大考在持续进行之中,虽然也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上海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居民志愿发动能力、居民规范守序化程度,都处于较高水平,且因经验积累而持续走高的状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有幸参加了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工作,有了切身的体验和感悟。

我所在的周家湾社区在3月13日发现阳性无症状感染者后就被划定为重点封控区,尽管如此,我感到小区居民整体自觉守序且保持乐观情绪。周家湾属于大型社区,社区内均为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建的老式公房,电梯改造还未覆盖。居民以自居为多,也有少量合租。实际居住人口4000人左右。封控以来,居民总体情绪稳定,在焦虑中带着乐观。

封控期间社区居委调动有力、志愿者们乐于服务,抗“疫”队伍的积极乐观的情绪起到了稳定作用。其实,4月1日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时,也存在一定的混乱,居民不知道在哪做核酸、什么时候做,整个社区完成检测花了将近7个小时时间;居委干部、志愿者茫然无序,不知道要做什么;志愿者力量发动不足,就几个“老面孔”的年长楼组长上门发动。但其后,小区在居委干部协调下,与更多参与进来的志愿者总结了经验、分析了不足,逐步完成了人力物力的协调整合。

“实践出真知”,我认为这些经验在今后的防疫工作中值得思考:

有“心”方可做事。“心”即初心,基层抗“疫”主力军主要来自两类群体,一是经济收入不算高的居委干部;二是无偿、自愿、没有职能约束的志愿者。这两类群体在抗“疫”的过程中,连续作战,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全心投入,将爱心和耐心奉献给每一位居民,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我认为,在劳动和获得无法达成正比时,还能毅然决然的投入抗“疫”斗争中就是靠着必胜信念,靠的是用心谋事、实干为民的初心。居委祝书记家离社区不到2公里,可她N过家门而不入,连续在办公室睡了一个多月。志愿者热情高涨,每一项志愿活动的招募名额都“秒光”,有的志愿者几乎参与全部志愿项目。同时,我也充分地认识到,在志愿者队伍中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可估量,那些带头上一线、带头挑重担、带头进入高风险楼栋的都是党员。党员在这次社区的抗“疫”中确实起到了示范和稳定作用。初上岗时,我和一名同为机关干部的志愿者偶遇,在商量我们要不要挂党徽上岗,最终我们约定暂不戴党徽,努力用行动让群众认识到我们的身份。后来,有很多居民见到我说,“凭你的干劲,凭你对居民贴心的服务,你肯定是党员,我们看出来啦!”居民们的这句话就是对党员最好的褒奖,就是对我志愿者工作最大的肯定,我无尚的自豪。

有“力”方可成事。这里“力”即人力资源配置效力,把有限的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达到完成任务效率的最大化。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居委的保障力是成事的前提。如,为做现场一线引导、接触居民较多的志愿者配上“大白服”,既做好了防护,也提高了辨识度,让居民有问题可以找到合适的人。及时公布社区疫情动态,让居民了解各楼栋疫情状况,稳定民心,也让志愿者的工作有的放矢。二是志愿者各尽其才是成事的关键。社区在抗“疫”初期,志愿者工作经历过了一些忙乱。因如对住户信息不了解,导致核酸检测有漏人、配发物资有漏户。因对核酸检测、倒垃圾、取快递、代领药品时间点缺少统筹,导致了一些非必要的风险聚集。后经分析,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特长各有千秋,就尝试着人岗匹配,因才施用。IT业志愿者成立了数据组,他们开发了各类数据统计的小程序,让各项工作数据清、底数明、指向清。从事医务工作的志愿者成立了急救组,为一些突发身体情况的居民上门服务,并指导配药。机关下沉干部具有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成立了管理组,对整个社区划片管理,负责几个楼栋工作的统筹管理。我被安排负责87号部队大院的统筹管理,在对大院管理中我按照物资搬运、核酸提醒、代倒垃圾等类别组织了14人的楼栋青年志愿者队伍。针对弱势群体开展了结对子互助,把3个高龄独居老人分别拜托给3户热心邻居代为照看。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分配,从社区到小区再到楼栋,各项工作都顺畅起来了。从发挥志愿者作用的过程中我感到,志愿者需要激情和担当,这就需要对志愿者、尤其是对年轻志愿者的前期招募、岗位设定、长效管理、日常维护、保障跟进,都要有一整套的设计和安排,这才能把志愿者聚得起、留得住、安得下心、发挥得了作用。我始终认为,志愿者不应该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而是应该用温情去浸润,用激情来号召,用智慧去发挥好作用,用保障来稳贴好内心。

有“情”方可完事。“情”就是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以居民的心为心”的为民情怀,居民对居委干部和志愿者将心比心,给予的充分的体谅、支持和关爱。在为社区做防疫志愿服务后,小区居民和志愿者之间的关系更熟悉更融洽了,当志愿者看到有居民的快递就会顺手送到楼栋下、看到居民在核酸检测排队时手里拿着垃圾就会主动接过手代处理,看到老年居民就会顺便问一句是否还需要配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让疫情封控也不再那么可怕和冰冷了,居民对志愿者的工作也充分的予以了理解和支持。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天23点接到了居委会发抗原检测板,次日6点半统计数据的通知,任务很急迫。那么摆在志愿者面前的只能连夜敲开各家的门发抗原并记录检测结果。志愿者们刚开始时也有顾虑,担心让老人、孩子半夜起床会有点困难。当时我将通知发完后,自己也是硬着头皮敲开了邻居的家门。我很想先解释我的抱歉和打扰大家带来的内疚,但邻居们给我的都是鼓励和感谢。“谢谢你们哦,这么晚,还在爬楼为大家服务,辛苦了!”“舍小家为大家,好样的!”“不急,我们都等着,你们注意安全呀!”小区的280户居民都开着灯、留着门耐心地等着我们上门,温暖“不夜城”让我感受到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穷幸福,也赋予我继续战疫的强大动力。

这个春天我们这个城市的街头巷尾、前线后方,无数的人为了疫情防控不舍昼夜并肩作战!在这场战“疫”中,有一种力量叫“众志成城”,有一种坚守叫“永不放弃”,有一种担当叫“疫”不容辞。 致敬所有疫情中的“逆行者”,我们坚信即使是慢慢长夜,曙光也近在眼前,我们终会取得胜利。编辑:刘伟


京ICP备10201560号
Copyright © 2000-2015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