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协会介绍
  • 协会动态
  • 新闻中心
  • 分支机构
  • 项目合作
  • 协会刊物
  • 优质基层
  • 联系我们
基层抗疫

【汇力战疫】多条战线齐抗疫,海军战友在庆生中吹响冲锋号!

发布日期:2022-04-23 来源:中国农村卫生协会 作者:中国农村卫生协会

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纪念日,也是人民海军的集体生日。

73年风雨兼程,73年浴血荣光,73年向海图强,73年苦难辉煌,人民海军在血与火的硝烟中诞生,在角逐深蓝的大洋中成长。

73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人民海军的建设发展,是新中国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由弱到强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人民海军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崭新时代。

对所有海军退役人来说,今天就像他们的第二个生日,是他们凤凰涅槃的第二次重生。每到这一天,必定念念不忘,刻骨铭心。

昨天,他们豪迈地唱着《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献身强军征程谱写无悔篇章。

今天,他们坚定地响应“若有战,召必回”,投身抗疫战线续写新的荣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疫情狙击战中,徐汇区退役军人志愿者们冲锋在前,战斗在抗疫最前线,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支援。高效率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突击性任务。请看海军退役人,在抗疫志愿服务行动中的英勇事迹!

         李 季

李季1984年入学入伍。军校毕业后先后服役于海军413医院及海军航空兵某部,2004年转业。她是医疗服务队里年龄最大的退役军人,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性。这位有着20年军龄35年党龄的老医务工作者,在接到应召令后义无反顾参加了徐汇区退役军人医疗服务小分队。身为军二代的她,军人这两个字早就溶进她的血液,退役不褪色、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虽已退休身体也经历几次大病大刀,但她身上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顽强作风,每天骑着小黄车按时来到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调着整个援助工作。连续两周的每天8小时工作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每天两次自行车往返开过大刀植过骨的腿早已提出抗议,怕家里人担心她每天晚上悄悄的热敷理疗,第二天依然跨上小黄车迎着朝阳出发。当人问她累不累,她说:“在这种时刻能从事医疗支援工作就觉得是和老同事们一起并肩作战,心里很充实”。

        胡 佳

胡佳同志曾在北京海军某技术侦察局服役,退伍后供职于上海市财政局监督检查局,是一名注册会计师。三月底疫情席卷上海,他积极报名下沉社区服务,后又响应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的志愿者招募,支援漕河泾社区卫生中心的工作。他服从组织安排,在多个岗位服务,第一天上岗,他就跟车回收医疗垃圾,一天之内跑遍漕河泾街道的几十个小区,回收垃圾4车,穿着大白上下装车,一直工作到很晚;随后,他加入物资保障组,和同事们一起搬运物资、分拣装袋,高效准确地完成各批次的物资保障任务,并协助物资分发至小区各采样点位;这几天连续进行全员核酸检测,他根据工作需要又进入标本组工作,身穿大白冒着高温,在中心门口接送采样标本。无论在哪个岗位,胡佳同志都任劳任怨,努力做好每项工作,以实际行动默默支持抗疫战斗。

        寿 龙 昊

退伍军人寿龙昊曾在南部战区当海军,在航空母舰上服役,克服了重重困难,刻苦训练军事技能,掌握作战本领,受到过习主席的接见,聆听了习主席的谆谆教导,立志要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奉献自己。在我市疫情严峻的情况下,我牢记使命,“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在退役军人局召令发布的第一刻就积极报名参加到抗疫一线中去,从事街道卫生中心的物资搬运工作,每天很早就去工作点,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有时为赶任务,半夜接到通知立刻奔赴岗位。

        胡 德 申

海军退役老班长胡德申,1974年入伍,1977年入党,1978年因伤退伍。今年已经68岁的他,退役后常年参与社区的志愿者公益活动,成为了为民服务先进典型。这次疫情,胡德申更是第一时间扑身到抗疫一线,从搭帐篷到核酸大筛查,从分发物资到搬运配送,无一不做,全程参与。一人上阵还不够,他还带上妻子一起夫妻齐上阵。胡德申是伤残军人,在部队腰椎受过伤。长期的志愿者工作令他腰椎疼痛,但是他一直坚持在岗位上,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休息,但是他说,老兵更要有老兵的样子,危难时刻更要冲锋在前!胡老班长腰伤时常发作,但是他带伤坚守在抗疫阵地上,没有一天缺席。这是一名退役军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轻伤不下火线的作风和不战胜疫情绝不退缩的必胜信念。

        陆 勇 毅

1978年3月光荣入伍的陆勇毅,也曾经是一名海军战士。他从居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对社区工作非常熟悉。能够深入做好居民工作,始终按照“往前走一步,离居民更近一步”的宗旨为社区居民服务,让居民在封控期间感到安心。主动协助居委会做好各项工作,社区的防控秩序规范有序。他努力协调保障居民所需,确保生活用品和食品保供到位。作为老党员、老书记,自己虽然退休,但依然以社区工作为己任,干在先冲在前,让党旗在阵地上高高飘扬。

        潘 立 荣

曾服役于海军东海舰队的老兵潘立荣,1978年入伍,也是退役军人志愿者小分队中的老同志。军号吹响,他第一时间投入战斗。搬物资、消杀楼道等工作需要一遍一遍地爬楼,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有时候累得真的感觉呼吸困难。坚持,再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战斗正在进行,潘立荣用顽强的精神与身边的志愿者们并肩战斗。

        柏 卫 华

柏卫华,曾服役海军上海某部,从事水面舰艇工作。疫情期间一直主动参加小区的志愿者工作。在徐汇区退役局发出需求协助方舱治愈者转运的志愿者报名通知后,第一时间提出报名申请,积极要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柏卫华的妻子是医学院的一名教授,对他的做法非常支持,他们都期待着疫情能够早日结束。现在,柏卫华正在每天不停地协助转运方舱康复者,工作任务非常辛苦。上海的气温逐步在上升,志愿者们在户外身穿防护服非常闷热。柏卫华表示,积极参与抗疫工作是一名退伍老兵的责任和义务,为大家的同时也是为自己的小家,为自己能够出一份力而感到高兴。

        高 健 欢

高健欢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舰艇大队是一名海军舰艇兵 于2019年9月退出现役。三月以来上海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当看到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的志愿者招募指令,高健欢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报名。在这紧要关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虽然已脱下军装但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仍然有责任随时站出来,顶上去 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报名后高健欢在盛华景苑小区负责协助居委工作,为居民配送药、为独居老人送饭、分发物资等。大疫当前,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能够参与到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并付出自己的力量,是件感到荣幸和骄傲的事情。对于退伍军人的身份始终牢记,并以此作为自己责任和理想的基石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陈 森 其

陈森其2013年应征入伍,2015年退伍复员,继续完成学业。服役于中国海军陆战队,期间获得两次嘉奖,一次优秀学员。执行过护送任务,连队获得集体三等功,参加过数次演习。克服家庭困难,4月14日晚上9点到徐汇区集合报到。连夜参与了工作前的准备与培训工作,从防护服的穿戴与脱卸,执行任务期间应注意的问题到熟悉与了解各个方舱与接收街道的详细情况,过程中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确保第二天8时精准上岗。目前,与其他3名战友一同负责在新国博的徐汇区居民治愈者的转运任务。工作中扶老携幼,帮助残疾,搬运行李任劳任怨,勇于担当,展现海军战士连续作战的顽强精神。

        沈 皓 翾

沈皓翾是徐汇供水管理所的一名职工,也是一名东海舰队舰司警卫连的退役军人。3月16日,封控在家的沈皓翾看到了居住小区招募抗疫支援者的公告。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第一时间他就主动担当,到居委报到申请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

3月18日和3月22日,他便早早的成为了社区里的第一批“大白”,忙碌于每个楼道,挨家挨户的组织居民参与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

3月28日,他接到城投水务公司保供徐汇的任务通知,随即将女儿送至疫情小区由孩子妈照料,儿子留给外婆照料(外公为村委防疫人员)。当机立断、毫不犹豫逆行徐汇。那一刻他脑海中回荡着退伍时的承诺“退伍不褪色”,眼前也彷佛看到了军旗下的自己。

4月14日,在岗位上的他也积极响应退役军人协助方舱治愈转运志愿者的报名,虽然最后由于保供任务没能去成。但面对疫情,他始终没有退缩过,用实际行动在不同的岗位上践行军人“若有战、召必回”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彰显“退役不退志、换装不换心“的精神。

        周 志 兵

周志兵,中共党员,曾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获过优秀共产党员、军事训练先进个人、优秀值机员等表彰奖励。抗疫期间,他参加单位CERNET网络保障工作之余,利用周末假日参加居委抗疫工作。报名参加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行动后,他立即联系领队,积极联系队员,为组建志愿服务分队拉群、导出名册,以实际行动展现出“若有战,召必回”的责任担当。防控期间,为确保物资“最后100米”到家服务,他主动联系广元居委会书记、主任,周末为居民送物资、拿快递。4月16日,他志愿服务持续8小时,来回穿梭小区大门和楼宇之间,把“菜篮子”、“米袋子”、“急用物品”及时送到家门口,最后才将湿乎乎的防护装备脱下。每次接到抗疫紧急或临时任务,他总是骑电动车前往,与应急分队战友们一起战斗在抗疫一线,参加抗原检测分装、领取药物、搬运物资等任务。截止目前,周志兵帮助54户居民提供送快递服务,分装抗原检测试剂240余份,搬卸物资约3吨,与同事董云龙一起为居民请领配送药物100余种。

         谭 博

谭博,90后大学生退役士兵。他2015年9月从上海海事大学加入海军91079部队,两年后退役继续完成学业。在上海近10年,他热爱这座城市,也为城市奉献。疫情之始,他在本小区志愿服务。参与本分队时,他对笔者说,疫情暴发,他联系居委书记,持续志愿服务一个来月。报名加入天平分队之后,他第一时间请领任务,上岗第一天他早上7:30到达任务地点,大半天的时间里,他与团区委专班、社区居委工作者一道,配合医生到武康大楼组织居家抗原阴性者核酸检测,共组织近百人次。受到了团队的一致好评。后续,他又志愿支援江南新村,帮所住居委搬运分发物资,累计核酸扫码1100余人次,搬运物资10余吨。

        宋 志 强

宋志强,曾服役于东海舰队某支队,参加过1976年东山解放台湾登陆演习、7713打捞阿波丸沉船巡逻护航任务及护渔护航任务,现已退休。

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之初,宋志强就积极参与报名,其现在也是长桥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分队最年长的志愿者,现年67岁。队员经常说他是真正的老兵,每当听到战友这样的说法,他就主动挑战地说:“你们可不要瞧不起老兵,再说了我可不老,不信咱们比比”。每当分队微信群发布志愿活动任务报名动态时,他总是第一个报名。

04月14日在分队招募长桥街道20吨救援物资装卸任务志愿者时,宋班长主动请缨,要求和战友一起抗物资。考虑他年纪较大,队员们纷纷劝他放弃,最后实在拗不过宋班长,分队就安排宋班长担任物资装卸的宣传工作。但到现场后,宋班长不仅“不听安排”,还经常“插队”,非要和年轻队员比一比,谁劝也不行,看着宋班长一次次扛起每袋100斤的大米时,队员们是真的服气。

         赵 俊

赵俊曾服役于海军东海舰队某支队,服役期间参加过“联合95,96”等作战演习任务。现就职于锦江集团。本轮疫情形势严峻,在市委及公司党委的号召下,作为退役军人的我第一时间就地参加社区的抗疫任务,加入本居委的关爱照顾组和物资运输组,协同其他志愿者一起为小区服务。最近气温逐日上升,社区配送的爱心餐要快速地送到居民手中,穿上“大白”完成对封控楼送餐任务也是个体力活。封控期间,居民足不出户,及时准确发放物资就是我们的任务。现阶段小区疫情情况复杂,封控户的楼道垃圾清理、消杀工作也较繁重,我相信大家共努力,上海定无恙!守“沪”有我!上海加油!

        季 宜 斌

季宜斌2002年12月服役于海军92613部队。3月12日小区根据凌云街道疫情防控的要求开始了封控管理。疫情就是命令,身为退伍军人的责无旁贷,第一时间就到居委会报到并成为了小区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穿上那身大白服后,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志愿者,季宜斌主要负责核酸检测及居民生活物资运输保障这两方面的工作,尤其是核酸检测方面的工作,是整个疫情防控中涉及到全体居民防疫安全的首要工作。在高强度、高风险的核酸检测工作中,季宜斌始终坚守第一线、风雨无阻。每次的核酸检测都是一场防范病毒的战斗,必须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方面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位居民都能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核酸检查,为大家竖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志愿者,季宜斌时刻提醒自己“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应该有我们的身影,我们有责任守护我们的家园。

党旗所指,战旗所向。一日海军,一生荣光。

虽然,他们已经脱下了海魂衫,但蓝白相间仍是心中标配。

虽然,他们已经远离了海战场,但海军魂永远烙印在心上。

只要祖国一声唤,唱起战歌奔前方。

他们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海军精神,奉献多条战线,铆定全面清零。

今天,在抗疫中度过海军节,在庆生中吹响冲锋号!这正是:

昔日列阵海疆,劈波斩浪向海图强。

今朝戎耀申城,攻坚克阳守沪安康。

来源:上海市徐汇区退伍军人事务局 编辑:小伍


京ICP备10201560号
Copyright © 2000-2015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