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自3月28日起,上海市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以黄浦江为界,先浦东后浦西,先后严格封控管理4天。这是自2020年以来,上海规模最大的核酸筛查。
上海为何要进行新一轮核酸筛查?封控期间如何保障居民生活和就医?
焦点一 上海为何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
自3月28日起,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
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说,前一阶段,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现了较多感染者并进行有效管控。
“通过分析筛查结果,我们发现上海疫情呈现区域聚集和全市散发两个特点并存,存在面上暴发的潜在风险。”吴凡说,经综合研判,有必要采取更果断、坚决的措施,进一步降低人群的社会流动性,快速排查发现感染者,着力消除病毒隐匿的社区传播。
焦点二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如何尽快收治?
上海本轮疫情发现了较多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特别是近日来,每日新增阳性感染者以较快速度增长。3月28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381例。
据悉,上海将加快建设集中隔离救治场所,进一步提高收治能力。
截至3月27日,上海除原已设置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定点医院外,市、区两级启用了6家后备定点医院,改建了两家体育馆、1家人才公寓、1家大型展览馆。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说:“目前,我们还选择了大型公共设施,启动后续建设计划。”
焦点三 核酸检测能力如何保障?
上海本轮筛查分两批依次开展,每批次地区严格封控管理4天,其间间隔至少24小时开展两次核酸检测。
为提高检测能力,上海之江医学检验所的工作人员24小时“三班倒”,实现“人不停,机不停”,加快处理核酸样本、出具检测报告。目前,之江的核酸检测能力由疫情发生前的日检测量2000管迅速提升至近3万管。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蕾说,医院已多方协调,争取储备更多检测物资。“此前我们经历了多次大范围核酸检测,团队的检测技术更娴熟,遇到可疑阳性结果判断和审核也更加细致。”
“在政府支持下,我们的检测能力从最初的单日6万管,增加到目前的25万管,尽可能加快出报告进度。”第三方检测机构宝藤医学负责人楼敬伟说。
此外,浙江、江苏的多支核酸检测队伍已于28日抵达上海进行支援。
焦点四 封控期间居民生活如何保障?
“生活物资既要买得到,也要拿得到。”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说,目前,除电商平台,上海主要实体商业企业也开辟了线上订购渠道。
社区建立由党员、社区工作者、机关干部、志愿者等组成的服务保障队伍,做好“最后100米”配送到家服务。
3月28日6时,美团买菜上海市浦东新区云山路站约30名配送骑手开始了一天的订单配送。站长邹欣介绍,从3月28日6时到当日12时,站点配送量已超过3000单,是疫情初期的3倍左右。
美团买菜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浦东新区各站点库存充足,供应稳定,但线上订单暴涨,可能出现配送延迟。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罗山一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侯海燕说,她负责的3个居民小区已建立微信群,封控小区内居民家庭如有物资短缺,可第一时间在群内反映,由社区进行保障。
焦点五 居民如需紧急就医怎么办?
上海新一轮核酸筛查不仅包含了浦东新区全域,还包括松江区泖港镇等浦南区域。
3月28日是泖港镇曙光村村民朱引芳去做血液透析的日子,按照计划,她每周要去医院三次。
得知这一情况后,曙光村党总支书记卢巧红立即上报镇医疗保障小组,协助开具证明。考虑到朱引芳双目几乎失明,还安排了志愿者协助接送。
邬惊雷说,上海已制订工作方案,要求各医疗机构保障急诊绿色通道畅通,保障发热门诊、血透、重症、产科等重点科室服务和在院患者收治。
记者采访了解到,上海此次封控中,基层医疗机构既要开展大范围的核酸检测,又要及时满足闭环就医需求,面临较大压力。目前,封控区域的医疗资源正在全力协调改进。
焦点六 如何保障重点产业不停工?
浦东新区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全国最大的两家芯片制造企业均位于浦东。如何最大限度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通知发布时,位于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集成电路封测企业安靠科技正处于换班时间。看到通知,安靠科技中国区总裁曹持论和管理层赶紧动员下班的工人留在厂里,保障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
“大家配合度非常高,很多回家的员工也赶回厂里。到3月28日中午已有2500多名员工留在工厂,能够保障80%以上的产能。”曹持论说。
(记者 何欣荣 杨有宗 龚雯 袁全 贾远琨 桑彤 潘清 周蕊 有之炘 王辰阳)
京ICP备10201560号
Copyright © 2000-2015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