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协会介绍
  • 协会动态
  • 新闻中心
  • 分支机构
  • 项目合作
  • 协会刊物
  • 优质基层
  • 联系我们
基层抗疫

“三八妇女节” 致谢!铿锵玫瑰

发布日期:2021-08-12 来源: 作者:

 “三八妇女节” 致谢!铿锵玫瑰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长朱宝铎寄语:“简报”具有较强的指 导性,我会将通过各种渠道予以广泛宣传。

  编者按:疫情无情人有情,女性生来更重情。值此第110个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我们四川省医院协会用会刊《农村卫生管理》这个平台,谨向全省女医务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愿!同时“会刊”选登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女医务工作者和女性宣传员书写的展示“她们”风采的文章,有特写、有诗歌、有漫画,图文并茂。她们不仅是全省女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也是全省男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标杆。特别是这次抗疫战斗中,无论是前沿一线,还是后方阵地,“半边天”的作用发挥至极,让我们大家一齐分享她们的风采

  【节日致谢】

  “三八妇女节” 致谢!铿锵玫瑰

  (作者:成都市郫都区安靖街道卫生院 陈恺邑 余艳)

  三月伊始,和煦的微风拂过花朵的珠华,郫都区安靖街道卫生院也因这些珠华般的人儿而鲜活了起来,若论及医院女士们的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还应犹在此之上,金钗之年的女孩儿,于多少青年才俊,是眼角的朱砂痣,心中的白月光;桃李年华的女子们,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又是多少家中的美娇娘;花信年上,风韵犹存,自是韵中生韵,香外生香。

  然则我院女士们只得貌美焉?心之美亦同,你们,内心坚韧,医术精湛,疫情面前,临危受命,扶大厦之将倾,无论何时,前线总不乏你们的身影!谁说女子不如男?面对疫情,你们下乡入户,无畏艰辛,迎难而上;何谓巾帼不让须眉?值守卡口的日日夜夜,你们身心俱疲,但为了做人们的守望者,却甘之如饴。

  是怎样的一种坚守,让你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子也可当自强!西装革履并非男人的战袍,衣帽围裙自是女性的伟大!正因有大家的付出,安靖街道卫生院才能蒸蒸日上,发展为今天的模样!

  亲爱的女士们,这里是你们第二个家,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将共同进步,一同奋战!此刻,我们再次向全院女职工道一句最诚挚的祝福:愿你们节日快乐,阖家欢乐,幸福安康,岁月长静好,未来皆可期!

  金堂县赵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致敬我们中心女神的一封信。

  (执笔:金堂县赵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郑利)

  金堂县赵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政领导班子为一线职工送上祝福及鲜花,

  【女性抗疫事迹】

  自贡市大安区龙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的“铿锵玫瑰”。

  疫情迅猛来袭,是她们放下探亲假、放下家庭、顶风冒雨,

  无论白天、夜晚,每天对湖北返乡人员进行入户监测,她们是自贡市大安区龙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5名“铿锵玫瑰”。

  坚决打赢防控保卫战

  根据政府紧急会议精神,社区中心立即将成员分为4个小组,工作便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社区中心的任务是负责大安龙井街所管辖区内从湖北返乡人员居家观察的体温监测、发放居家观察告知书、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完成临时指派性工作。我中心共负责广华、华大、大楻桶、红苕地4个居委会,辖区常住人口约2.6万左右,疫情防控难度不言而喻,但社区负责人王萍说:“必须干好,这是命令、任务,我们是战士”,15名医护人员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开展起监测工作。

  奔波的白衣天使连轴转

  防控、预测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首要措施。2020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下午接到街道办通知:辖区有2户居民,共6人从武汉返乡。社区中心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带上所需工具,做好防控措施赶到现场。经测量体温、了解情况均无异常后,做好详细登记,并将其列入每天监测对象。

  2020年1月24日(农历除夕):中心工作人员刚刚忙完每天入户监测工作,晚上20:20左右,又接到大楻桶、华大、广华3个居委会的紧急电话,各组成员立即马不停蹄分别赶到现场,将3位发热返乡人员送往大安区人民医院大山铺监测点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工作结束时,已是第二天凌晨2点左右,但是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或诉苦累,每个人都知道现在肩上的责任有多大。

  2020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是中心最忙碌的一天,共监测72人次。

  监测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老师,我们是龙井社区的,来给你测体温”、“有没有发热、咳嗽、不舒服的情况”、“有什么马上联系我们,我们的电话在告知书上”。

  2020年1月28日接街道电话,一居民1月20日从浙江返乡,途经湖北服务区,未上报,发现其去私人诊所拿药,不配合摸排,不接电话,地址不详,中心人员在街道组长的配合下,经过几个小时的走访询问,终于找到当事人,测量了体温、询问详情、叮嘱注意事项。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至到2月2日,每天都有新增加的监测对象,每天两次上门监测体温、观察情况,是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必须做的重要工作。

  中心所管辖区都是老旧房屋、小区,无电梯,路况和光线不好,中心人员全凭双脚一家一户挨家走访,爬坡上坎,工作人员中有退休返聘人员,也有体弱生病人员,但她们每天都坚持和大家入户走访,都说“职责所在,不漏一人”。

  随叫随到,舍小家保大家

  除了入户监测工作,中心还要随时接受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还有3人被区疾控定为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随时听令。另一方面,中心还要完成基本公共卫生任务、公共场所执法监测工作,15名工作人员是连轴转。

  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工作人员王筱晔、赵涛、付娟把小孩托付外婆外公照看、工作人员周嘉宁、陈容、王筱晔、董雨心、张晓青带病坚持工作。工作人员付娟、王筱晔已到外地探亲,接到通知立即返回投入工作。

  中心每一位人员都是巾帼英雄,个个给力,随叫随到,晚上也关注动态,电话一到,立即出发,毫无怨言。科室付娟,其爱人也同在一线,“扔下”8岁的女儿,坚持连续作战,统计数据,确保了各类信息、数据及时准确的报送上级相关部门,做到各级、各部门对辖区疫情情况的“心中有数”。

  物资紧缺,做好防护上一线

  目前,中心最大的难题是防护物资的紧缺,无护目镜和一次性防护衣,口罩、消毒液也很紧张,帽子也是暂时无法领,在重复使用。虽然无奈,但也只有利用现有物品做好防护工作上一线。

  截止目前(2月2日下午18:00)累计入户监测734人次,现管26人,最高峰一天监测72人次。

  值得欣慰的是,中心所管辖区内没有出现一例确诊病例,现有16人成功解除了居家观察。

  我们的付出值得!应该!这一群“铿锵玫瑰”默默无闻的战斗在第一线,高危岗位中,因为她们知道只有自己努力,抗击疫情的战斗才能成功,她们相信,万众一心,方能共克时艰。

  阆中市妇幼保健院:一家五口齐上阵 巾帼何须让须眉。

  在新冠肺炎肆虐之时,有这样一个人,她已年近花甲,却和一群年轻人一起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她本可以选择较为轻松的岗位,却坚持去往最忙碌的地方。

  她,就是杨春英,阆中市妇幼保健院的护理部主任。

  保健院领导考虑到杨春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另外她家中还有两个小孙子需要人照顾,就没有给她安排任务繁重的工作。她却主动申请参加一线工作,她说:“我的丈夫、女儿、女婿、亲家公,他们都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战斗着,我又怎么能退缩呢?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

  她除了负责全院的护理管理工作,还承担了预检分诊和发热就诊点的工作。无论是值守一、二级预检分诊还是到科室监测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体温,她总是告诉每一个人人:“宁可十防九空,不能失防万一。我们一定要抓好源头防控,千方百计切断传播途径,阻断传染源。”她常常和院里的同事一起工作到深夜才回家。由于工作十分繁忙,她只能将两个小孙子交给亲家母照顾。

  据了解,她丈夫在卫生健康局上班,女儿和亲家公在人民医院上班,女婿在卫计监督执法大队上班,他们一家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战斗着。

  仁寿县始建镇中心卫生院:轻伤不下火线,始终奋战第一线。

  徐莉丽,女,22岁,中共党员,是仁寿县始建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普通护士,在这次防疫工作中,被调配到始建镇营山社区体温监测工作组,负责来往人群的体温检测工作。

  2020年1月26号早上,由于途经检测点的行人和车辆较多,正在忙碌的徐莉丽被一辆白色越野车从侧面撞击腰部,导致腰部受伤和脚踝扭伤,医院负责人要求她离岗休息,但是徐莉丽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们每个成员就像流水线上的一个齿轮,缺掉一个就难以运转,在这种节骨眼上如果我请假休息,那整个检测的工作节奏就全部乱套了,作为一名党员,我更不能因为自己受了一点轻伤,在阻断疫情的关键时期就脱离岗位,我希望在这场战役中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

  医护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还有许许多多像徐莉丽一样默默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上演了许多感人故事,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必将战胜疫情,坚持下去,就是春暖花开!

  射洪市明星镇卫生院:吃馒头挺过8个小时。

  在腿脚不便的母亲面前,她是懂事孝顺的女儿;在牙牙学语的女儿面前,她是快乐阳光的妈妈;在敦厚深情的爱人面前,她是温柔贤惠的妻子。而在凶险严酷的疫情面前,她是意志顽强的“战士”!

  她,就是明星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谢娟,目前是射洪市人民医院河东传染病医院的一名护士。

  靠吃馒头挺过8个小时护理工作

  2020年2月5日16时,与隔离室满头大汗满脸口罩勒痕比较起来,谢娟觉得这时候是最轻松的时候,她脱下厚重的防护服,像平时上班一样,做着医疗药物器具的准备工作。病室消毒、输液治疗、给疑似病人心理疏导这是谢娟每天的工作。谢娟告诉记者,“一般工作8小时,进了病室就不能吃饭、喝水,不上厕所。上午8点到下午4点的班,早上我就不吃稀饭不喝牛奶,基本上吃馒头。夜班是5—6小时轮班一次,如果遇到下午4点接班,中午饭就尽量不喝水。”谈到苦于累,谢娟表示,刚开始不太习惯,渐渐就习惯了。

  寝室里有五个像谢娟这样从全市各个医院抽调上来的中坚力量,大家轮流上班。她们觉得,在这个与世隔绝小天地里,舒畅地上厕所、饱饱地睡一觉,那是非常幸福的事。偶尔,恰逢寝室里休息的人多一点,大家最多的话题就是介绍自己这两天护理的疑似病人情况,探讨如何让病人心态平和愉快接受隔离观察。

  成都市双流区第二人民医院:90后女医生医学观察点过生 战友帮她吹灭生日蜡烛。

  “生命,犹如赴一场盛宴,来去从容。而你于寒冷的冬天而来,搂来了满袖的春暖,让我们于那样一个冬天,好似守在没有预约的花开季。”这是一个同事送给成都市双流区第二人民医院医生蒲思儒的“生日礼物。”

  大多数人的生日应该是这样的:收到许多“生日快乐”的祝福,还应该许个愿,亲自吹熄生日的蜡烛。然而,蒲思儒,这个25岁的姑娘,因为她是医生,因为阻击疫情,她的生日似乎注定很孤单:没有亲人参与,没有豪华的礼物,甚至,她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生日。但是,让蒲思儒想不到的是,党组织记着她的生日。这一天,没有家人朋友陪伴,党组织给他送来了生日蛋糕;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无法吹灭自己的生日蜡烛,并肩战斗的战友为她吹灭生日的蜡烛。她说:“过了一个热闹的、特殊的、十分有意义的生日。”

  作为一名医生,从2020年1月26日开始,蒲思儒就在医学观察点开展疑似病例医学观察及救治工作。2月5日这一天,对于她来说,又是忙碌的一天,而这一天,也是她25岁的生日。

  取药,记录,护理,安慰观察对象……这些看来平常简单的小事,穿上笨重的防护服后都显得麻烦起来。全然投入到工作中的蒲思儒显然已经忘了今天是她的生日。

  医学观察点临时党支部的同志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准备给蒲思儒一个惊喜,等她工作暂时结束,同在一线的战友们为她唱起生日歌,送上了生日蛋糕。

  在医学观察点,医护人员们其实是与外界隔离的。所以,蒲思儒的25岁生日只有生死相交的战友隔着一道门槛送上了祝福。

  隔着护目镜,蜡烛发出的光芒看起来分外绮丽。大家齐声念到:“蒲思思美女,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们医学观察点全体工作人员祝你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生日快乐歌唱毕,大家都催促她“快许个愿”。蒲思儒闭上眼睛,许下了生日愿望:“我希望我们能早日战胜疫情,脱下口罩,所有人平安健康地生活!”

  许完愿后的蒲思儒双泪润湿,隔着这么远的距离,又不能摘下口罩,怎么吹灭这生日蜡烛……

  “我们帮你,蒲医生!”战友们读懂了她的心思,人群里跳出了一个热心的大哥,把大伙儿围在一起,用手扇风,蜡烛很快就熄灭了。在那一刻,人群里有人突然高声呐喊“战胜疫情!早日回家!”大伙儿激动地附和起来,这是生日愿望,更是大家心中共同的愿望。

  蒲思儒接过寿星帽,带在头上,让大家替她拍照。“我想发给我爸妈看看,这是25年来我第一次没有在他们身边过的生日,我想给他们看看,其实这样的生日也很好。”

  短暂的欢乐后,蒲思儒还有清洗消杀的工作要做。大家递上准备好的礼物和蛋糕,便分散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夜里,回到办公室,连续工作了十多个小时,蒲思儒终于可以脱下防护服,摘下防护镜和口罩,眼边的黑眼圈清晰可见,额头和脸上都勒上了深深的压痕。

  从来到医学观察点的那一天开始,进入隔离区,一直坚守岗位,与病魔抗争,与疫情作战。一个90后的小姑娘已经很长时间未回家,忍受着家人的思念与担心,忍受着面临可能被传染的风险,默默承担着各项医疗护理工作。就连吃饭、喝水、上厕所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都有诸多不便和困难。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往往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

  不过,她坚信,光明总会来到,积郁已久的沉疴也会消亡。

  此时,已快次日凌晨,蒲思儒拨通了父母的电话,在等待接通的时候,她舀了一大勺蛋糕放在嘴里,“真甜!”

  洪雅县槽渔滩中心卫生院李俊梅:巾帼撑起一片天。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洪雅县槽渔滩中心卫生院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责任和担当,以“最美逆行”的搏击姿态,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守护当地群众平安健康。95后的战“疫”尖兵李俊梅,就是其中的一名代表。

  2015年,李俊梅经招聘(编外人员)进入槽渔滩中心卫生院当护士,并于2017年光荣入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李俊梅深知其肩上的责任,为此,她迅速带领科室成员进入战斗状态,科学防控,一直忙碌奔波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基层医务人员的初心与使命。

  推迟婚礼,共盼春来

  “疫”情打破了宁静,李俊梅原定春节期间将举行婚礼,双方父母早就做好了准备。面对忽然来临的疫情防控,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她不仅主动成为战“疫”线上的尖兵,而且与同样在乐山“疫”线上奋战的爱人商量后,第一时间说服父母取消了婚礼。“为父老乡亲守护好疫情防控的前沿关口,我作为医院的一名党员必须带好头,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疫情防控上。”李俊梅说。

  统筹安排,细致部署

  在这场战“疫”中,她所在科室主要担负全镇从湖北、重庆等重点疫区返乡人员及发热病人的初排、初筛、转运、随访、建档等一系列工作,同时她还要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全镇16个村卫生站的抗“疫”工作,每天还要定时与不定时与镇政府指挥中心对接,负责传送相关信息和数据,是当地战“疫”线上的尖兵。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作为部门的带头人,她基本上没完整休息过一天。

  夜以继日,全力以赴

  此后,她的工作状态随时紧绷,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但不管多晚,只要接到疫情信息,她就立刻从家中(中保镇茨秋村)骑上电瓶车出发,一路奔波近10公里赶至医院,哪怕夜深人静天气寒冷,作为95后的她也从不畏惧。面对复杂与严峻的防疫形势,她带领科室成员,白天下乡监测居家隔离人员,做好随访工作,下班后还要召开科室会议,对一天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对科室人员存在的问题作出全面分析,并指导大家如何整改,忙到很晚已成常态,但她从无怨言。科室成员在她的带领下,成为了本次战“疫”中的防控小能手,活跃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方!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李俊梅紧绷的旋律一刻也放松不下。“这段时间,脑子里面每天都装的是发烧、咳嗽、下村、防护、排查......”李俊梅这样告诉同事。

  数据是付出的最好见证。截至2020年3月2日,李俊梅带领科室成员就已排查重点疫区返乡人员147人,完成147份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排查发热病人共49人,完成49人建档。同时,截至目前每日收集居家隔离人员随访信息3674人次,对重点人群进行随访检查41人次。

  像李俊梅这样的基层医务工作者还有很多,当国家灾难来临、当国家需要时,从不计较个人身份、个人安全,以国家为重,以群众的健康为重,毅然决然的扮演着最美“逆行者”!

  【女性宣传员之窗】

  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中心卫生院巾帼院长唐素华:专业科学,高效严谨。

  (作者: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中心卫生院 冉雪莲)

  越是在危急关头,越要坚持用科学道理捍卫群众健康!——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遂宁市船山区桂花中心卫生院院长唐素华说出了这样的话。2020年的春节,太不普通了,新冠肺炎成为了可怕的噩梦,抗击疫情,刻不容缓!

  身先士卒 党员先锋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医疗卫生行业的专业人才,面对疫情,院长唐素华身先士卒,勇为先锋。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十分有效的措施进行了全面动员,高度重视和严格防控。她率先在园区内设置了体温监测点,并且向群众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开辟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呼吸科门诊和呼吸科单独入院病区,有效阻隔了传染途径,为后续防疫工作开展提供了先机。在大家都还对疫情陌生而恐惧的时候,她主动向上级申请,将住院部大楼改造为船山区新冠肺炎患者的集中隔离观察点,并且运用自己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专业参与了病区流程设计,为全区的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医疗保障。

  高效组织 恪尽职守

  疫情是一张考卷,在不同岗位上的每个人都要接受考验。院长唐素华无疑答出了一张高分的试卷。基层卫生院是接触群众的第一线,也应该成为捍卫群众卫生健康权利的堡垒。唐院长深知这次截断疫情的关键在群众身上,因此她积极督促和发动全镇村医配合村干部开展大排查,大消毒活动,以中心卫生院为核心向四周村镇辐射,消除死角,广泛动员群众,调配了500余件防护物资。为了让大家能够科学防护,唐院长组织进行了三次线上知识培训活动,指导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和日常消毒工作。在唐院长的有效组织下,工作人员分成12组对辖区内进行了网格化管理,所有外来人员进行逐一排查,辖区内70余人进行了居家医学观察。

  院内工作人员也在唐院长的带领下深刻感受到了防控疫情的急迫性。唐院长给全院医务人员发放了《防控操作手册》,让大家可以用专业的防控知识去抗击疫情。全院医务人员操作熟练有序,分成三个应急分队,不断开展应急演练,成为了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

  未知病毒带来的疫情确实可怕,唐院长作为一名党员和医疗专业人员,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专业高度,为船山区抗疫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广汉市小汉镇中心卫生院:我是医务人员,防疫是我的职责。

  (作者:广汉市小汉镇中心卫生院办公室主任 莫玉玲)

  2020年对我们每一位卫生医疗机构的人员来说,都是记忆深刻的。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那刻起,都自愿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日子,我们身份是“医务人员”,这四个字赋予我们的使命就是在面对疾病时我们绝不低头,疫情就是命令,就是我们披上战袍战斗的时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每一个人坚定不移的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多次就医院防控工作进行现场部署防控。院长唐孝国说:“我们是医务人员,不要忘记我们的职责,不要忘记我们的学医时的誓言,共产党员更不能忘记我们的入党誓言。疫情就是命令,我们要担负起这一份责任”。

  分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党建工作的党支部副书记卿晓莉说:“2003年非典我们都抗胜了,时隔17年,医学进步了许多,防控能力更强了。现在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做好防护,防控是关键,我们每一个同事都要严格执行制度,严守各项工作的流程”。

  护理组的同志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认真学习新冠病毒的防控流程制度,严格督促各科室做好院内交叉感染。以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的态度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完成各项工作。她们承担着全院最重要的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入户对疫区返乡居家留观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防护等健康教育;每日对新入院院病人进行排查、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正确洗手、打喷气、戴口罩等)。

  中医科和药房科的同志共同坚守医院门诊的分诊,每日都派出年青的同志对每一位进入医院的患者、家属、外出复工体检者等进行体温监测和初步排查及风流;同时他们两个科室还肩负着本院、全镇防控人员等新冠肺炎预防中药包的熬制。特别是中药房还有一个多月就退休的梁开菊老师主动一个人承担着所有中药包的配方和熬制。截止2月23日共发放中药报2775袋。

  医疗组的医生们除了承担每天的门诊患者的就诊,他们还承担着发热门诊的接诊,为此他们在医务科的安排下,积极参与不断更新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和防控学习,定期现场走位发热病人接诊流程,熟记各项操作流程,为新冠肺炎战疫做好准备。同时他们还承担着对辖区内疫区返岗复工人员的集中隔离留观转移护送工作及企业本地复工人员的免费健康服务工作。截止2月23日接待排查发热病人56人次,为返岗复工人员免费健康服务:本辖区925人次;外出市202人,出省128人。

  防疫组的公卫科主任老护士长老党员黄菊的带领下,对参加入户排查检测人员进行培训,积极收集各种返乡人员的信息,做好入户检测及健康教育宣传规划,同时负责医院及辖区内重点场所的消毒处理。我院57岁公卫医师张敏同志主动承担起场镇及周边范围内返乡人员的检测,每天他都两次准时出现在各家各户,告诉他们安心在家居观,不要出门,注意消毒等。截止2月23日共入户排查和检测247人。对重点区域消毒1次。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我们每一个科室都在积极的行动,医技组承担起防疫物资收、发;财务科负责防疫物资的台账及兼任外出车辆司机职责;后勤组负责一线人员的每天所需防护物质的制作及口罩帽子的发放等;口腔诊室停诊后主动承担起路口卡点的值守等。

  疫情当前,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科室、每一个集体,从上往下都在用行动积极防疫疫情,都有一个说不完的感人事迹。如果问他们怕不怕病毒,他们的回答“怕”,但更大声的回答是“我是医务人员,防疫是我的职责”!

  隆昌市胡家中心卫生院:她俩是最美的乡村医生。

  (作者:隆昌市胡家中心卫生院办公室主任 谢秀清)

  我们一起经历了2003年的SARS病毒,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如今又遭遇新冠肺炎大疫。而每每在这些关键时刻,总有一些逆行者勇敢的站出来。他们,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地冲到最前线,奋勇当先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群人中就有胡家中心卫生院两位优秀的美女乡村医生。

  抗疫先锋叶顶芬:走烂了鞋子、走伤了脚

  叶顶芬,女,中共党员,现年39岁。从事乡村医生19年,一直以来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深得百姓称赞。2003年积极的参加了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居家医学观察工作。

  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中,她毅然决然的冲在了最前面,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连续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乡间的小路上,总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不停的奔波。从1月24日开始,她为云顶镇黄利、九一、云顶场社区三各村共计144名村民进行了每天两次的体温监测及其他症状的问诊;为他们签居家观察的告知书;发放宣传资料;教他们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和消毒等。

  在众多走村串户的乡村医生中,叶顶芬的工作显得更为辛苦。因为在她承担的云顶镇黄利、九一、云顶场社区三个村的入户检测任务中,云顶场社区不通车,也就是隆昌的鬼市云顶寨到了山脚下就不能开车上去,全靠徒步爬坡上山约四十多分钟才能到达村民家中。平常,人们去云顶寨游玩,一天来回只走一次都喊吃不消。虽然云顶场社区需要监测的有6户15人,人是不多,但是每个监测对象都要入户服务14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风雨无阻,那真的是非常辛苦。她不仅走烂了一双鞋子,双脚还走起了好多水泡。但是,鞋子走烂了,脚走到起泡了,双腿又酸又胀,叶顶芬同志并没有停歇,更没有退缩,仍然每天都背上出诊包,上山去完成她的使命。

  为了支持她的一线抗疫工作,家里人也是拼了;正准备高考的儿子很自觉,每天都在网上学习,说:“妈妈你安心的去工作吧,我会完成我自己的事情,你不要担心”;4岁的小女儿也很懂事从不添乱,像一个小大人一样交代:“妈妈,你每天出去打病毒,白衣战士打怪兽,要记得戴好口罩,要记得戴好手套,要注意安全哟,要平安回家哟,妈妈,加油!”年迈的公公婆婆承担了家中一切事物,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体贴的丈夫更是二话不说,干脆天天帮着拎包、记录当跟班当助手了。

  抗疫先锋王梅:出钱出力,尽我所能

  王梅,女,37岁,是胡家镇胡家村的乡村医生。在本次新冠肺炎抗疫一线服务中,她主动承担了外出务工人员体检、卡点和居家观察人员体温检测志愿服务,天天奔赴在抗疫一线,从1月27日开始,至今未休息过一天。

  根据镇上和村上的需求,王梅加入了胡家村抗击疫情的工作小组,最先是在胡家村卡点上为进出车辆上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登记,随着疫情工作的进展,又开始走村串户为从湖北返乡和途经湖北的返乡人员进行居家观察体温检测直到第一轮返乡人员摸排工作结束。随后根据需要,又接手为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的工作,直到随着第二轮外出人员摸排结束,开始为第二轮居家观察人员进行入户体温检测直到现在的第三轮摸排工作。

  在工作的同时,她深感一线同志的辛苦与危险,所以向胡家政府捐赠了价值4560元增加抵抗力的药品物资,希望能对奋斗一线的同志有所帮助。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搞地毯式摸排,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凸显,深入村、组、户,挨家挨户走访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一人,为摸清对象底数准,快速精准施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优秀的乡村医生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

  泸县喻寺中心卫生院:写给驰援湖北储备医疗队的慰问信

  (作者:泸县喻寺中心卫生院院长 王燕)

  喻寺中心卫生院全体同仁:

  你们晚上好!

  2020年2月23号晚上7点左右,我院接到上级通知:泸县将选派2名医师、5名护理人员参与组建援湖北储备医疗队。

  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我于7点20分在医院微信群里传达了文件精神,令我倍受感动的是,我院很多医护人员怀着大无畏的逆行精神踊跃报名,特别是内儿科护士范佳同志,在动员令发出仅仅一分钟之后就主动请战:“王院,我主动申请参加,请批准!”随后,我的微信响过不停,杨明玉、胡川阳、胡雪、万先霞、何丽、欧莉、李旭、田瑶、黄国梅、柏成洪、叶伟、杨玉寒、杜文梅、邹明月、刘丹等同志先后请战,主动申请加入泸州市援湖北储备医疗队。上述主动报名的请战的同志,既有从医多年、医技精湛的共产党员,科主任,护士长,也有才参加工作、积极上进的年轻同志。在单位,她们是我们的好同事,可在自己的家中,也是母亲、女儿……也有自己的亲人需要照料。难道她们就没有顾虑?难道她们就不知远赴武汉疫区的危险吗?作为医护人员,她们比普通人更懂!可即便这样,她们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舍“小家”保“大家”,选择了在危难时刻逆行。

  微信中那些坚定的话语,微信里那些朴实的请战字句,此时此刻仍然在我耳边回响,在我脑海中浮现,这就是我们喻寺中心卫生院的脊梁与担当啊!作为院长,我发自内心的为有你们这样勇于担当的同事而感到自豪!

  经医院党支部酌定,范佳同志入选我院泸州市援湖北储备医疗队名单,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光荣的任务,希望范佳同志熟练掌握储备医疗队要求的培训技能,为驰援湖北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里,我代表院党支部和院领导班子,预祝范佳同志圆满完成任务,平平安安归来。如果第一时间接到通知,你去了湖北后一定要安心工作,在抗疫前线有什么需求,家中有什么困难,务必告诉我们,我们会千方百计给你和你的家庭提供帮助。我们是同事,也是你的家人,我们喻寺中心卫生院就是你坚强的后盾!

  在全国上下一心抗击疫魔之际,希望全院同仁以范佳同志为榜样,秉承救死扶伤的精神,在我们泸州的抗疫战线发出光和热,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当初穿上白衣时的誓言。

  抗疫诗歌:疫线最美新娘

  (作者:自贡市沿滩区联络镇卫生院:雷雪)

  她是一轮明月,她有着太阳的光辉

  她赋予职业崇高的敬意,无私的深情

  日夜穿梭,蔓延的疫情让她请缨战斗疫线

  重重隔离,满腔的热血让她坚持守护患者

  她和她的他为大爱共同坚守疫线绝不退缩

  疫情推迟婚礼却磨灭不了她的激情

  奔波忙碌也抵挡不了她满心的欢喜

  突如其来的惊喜婚礼别开生面

  那视频对面的两个人沉默着数日的想念

  那视频对面的两个人眼含着感动的泪水

  今日她身着粉色护士服却是最美的新娘

  今日他们彼此宣誓即将开启新的人生路

  今日他们承载着最深切的祝福走入婚姻

  匆匆的脚步再一次伴随着她忙碌的身影

  幸福而又坚定

  抗疫诗歌:时代英雄 人民的健康卫士

  (内江市东兴区富溪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倪溯徽)

  还未褪去稚嫩 却已迅速成长

  告别家 扔下娃 我们安心打仗

  防控疫情医院是我们的主战场

  多措并举 寻找湖北老乡

  阻击疫情蔓延 守卫全国人民的健康

  手挽手 心连心 全国的医护兄弟我们共存亡

  女子本弱 从医则刚

  巾帼不让须眉 女人男人一个样

  病毒是魔鬼 我们就是斩妖除魔的武将

  披荆斩棘 让病毒无处可藏

  众志成城 浇筑一道心墙

  抵御侵略 守护我们的城市—内江

  风雨总要过去 终会迎来阳光

  待凯旋归来 我们再话诗和远方

  抗疫漫画:测体温 戴口罩 勤洗手 少聚集 多通风。

  (作者:什邡市蓥华中心卫生院 陈蕾蓉)


京ICP备10201560号
Copyright © 2000-2015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