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这场战“疫”中义无反顾,
他们,平凡又从不平凡,
他们,只是千万个你我的缩影。
让我们再以一百二十分的勇气,
一百二十分的耐心,
一百二十分的坚守继续前行,
为了最后的胜利,我们必须步履不停!
致敬
最美逆行者
(三)
金引莲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保洁员
金引莲于1月26日、2月10日两次进入了上海公卫A3应急隔离病房担任保洁工作。A3应急隔离病房为重症病房,全上海确诊的新冠肺炎的危、重症病人都在A3,感染的风险比其他病房高得多,工作流程和感控要求比普通病房更为复杂,工作量也比其他病房更大,每天仅处理的医疗垃圾就有100多箱,可她却主动向项目部请战二次进入。用她的话说,她已经是熟练工了,可以让领导放心。
在A3应急病房,她主动担任起了新员工的带教工作,严格要求每名新进入的员工按照规范操作。为了安心工作,她把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了父母照顾,至今女儿已经一个多月未见到自己的妈妈,项目部收到了一封她女儿写给妈妈的信,思念与牵挂之余也对母亲的工作充满理解。
“我们都是超人!”女儿短短的话语令人鼓舞,更让人动容。
夏伯欢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专项保洁员
主动请战入隔离病房工作的复医天健人不胜枚举,上海公卫专项保洁员夏伯欢(上图左一)也是其中之一。但入病房前却遭家人一致反对,因为他的孙女年龄尚幼,怕万一感染病毒会牵连孩子。此时,夏伯欢耐心与家人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家人如果每个人只考虑自己的安危,疫情永远不会结束,最终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
可意想不到的是,他在隔离病房留观的第11天,他家人打来电话告知他的岳母去世了,得知消息的夏伯欢心急如焚,非常悲伤。医院总务科领导知道此事,积极与感控科协商能否提前结束留观,让夏伯欢尽快回家处理后事。因医学观察的需要,也为了不让更多人的努力白费,夏伯欢最终没有参加岳母的葬礼,而是继续坚守医院积极进行留观,由项目经理代表公司前去吊唁。在本次战疫中,有太多像夏伯欢这样的复医人为顾大家,舍弃小家。
沈建强
和养临汾养护院(沈区二区)
工程部员工
和养临汾养护院是一家市重点养老机构,全院目前有233位老人居住。众所周知养老院的老人大多行动不便或是有基础病,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环境温度要做到冬暖夏凉,饮食不仅需要口味好、易消化等,还必须一日三餐准时到位,因此养护院的工程保障维修要求也需达到相应高标准。
工程部沈建强在养护院工作一年多的时间,已被多次评为养护院服务明星。疫情期间,沈建强在各条线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始终战斗在抗疫前线,在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主动担负起院区消毒防护工作,老年病房空调清洗,保洁人员补缺、院内消杀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除了配合医院进行防疫工作之外,沈建强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从不懈怠放松,坚持每天巡查养护院各处设施设备运行情况,从走道的每一盏日光灯到各处的电路、水管,第一时间发现故障问题、及时解决。养护院需要厨房设施运作不出丝毫差错,一旦发现设备有任何问题,沈师傅完全不顾自己的脏和累,“五体投地”仔细检查,全力进行设备维护抢修,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解决各类疑难杂症。
在与沈建强的交谈中,他都是淡淡笑着说:“我是维修工,修好东西就是我的工作啊”。平凡人的平凡言语,是像沈师傅一样的复医天健人的真实写照,再次向特殊时期兢兢业业、用勤劳和汗水共度时艰的人们说一声谢谢!
曹南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保洁员
“无论我在哪个岗位,它都是我严防死守的阵地!”
中山厦门营运点自2017年起入驻运行,曹南弟是第一批入职的职工之一,与公司共同经历着每一个成长阶段。不论是病房、公区还是专项保洁,甚至包括手术运送,他都是熟练的能手。在日常工作中,曹南弟负责住院部一楼大厅的保洁,偌大的空间各处设施、角落的保洁周期都如数家珍,他笑称:“我的脑海里有一个严格的工作时间表”。本次疫情正值春节期间,各区域人员紧缺,曹南弟主动承担起病房保洁任务,只要把工具交给他,他就自动切换到“病房工作时间表”,立刻着手工作——消毒水配比、毛巾分色、保洁要点,没有任何的生疏与差错。
疫情严峻,医院紧急开设了留观病房,需安排工作熟练的保洁员前往留观病房执行保洁任务,并每天24小时值守现场。项目经理召集多位骨干员工说明情况,由员工自愿参与,曹南弟奋勇当先:“即使只需要一个人,那也一定是我!”当问及他是否会害怕,他毫不犹豫地说:“医院已经做好完善的方案,我们安心,我工作经验丰富,我上场,你们放心!”
像曹南弟一般的复医天健人24小时随时待命,集中力量确保医院的后勤保障,为临床一线,为医务人员做好服务,携手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陆建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保洁员
这次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时和隔离病房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处置被称为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医疗废物能否安全处理,关系着的这道防线是否稳固,收集处置的后勤人也是除了一线医务工作者之外,离传染源最近的人群之一。
陆建平是曙光医院的一名后勤人员,当医院需要员工专职负责发热门诊医废的收集转运时,陆师傅主动报了名,他说:“我干医院后勤十几年了,对医废处理了解熟悉,这个时候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就我去吧”。他让在自家准备过年的女儿全家回到婆家后,毅然踏上了这个特殊的岗位。
鉴于“新冠病毒”特有的飞沫和接触传染的特性,本次新冠医废要求使用双层袋包装,鹅颈结式封口,消毒后装箱,再用双层包装消毒,确保封口严密并粘贴红色醒目标签标注 “新冠”,最后转送至专用暂存点。
穿上防护服、戴好手套、工作帽、口罩和护目镜,陆师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曙光医院发热门诊每天产生三十多箱医废物,总共三百多斤,发热门诊位于特需楼3楼,不能乘坐电梯,陆师傅手提医废垃圾袋徒步下楼,每天至少来回十五六次,最后在暂存点进行再次消毒才完成工序。每天完成工作脱掉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早已全部湿透,他坐在那里大喘气的样子让人心疼不已。
虽然自己身处在抗疫最危险的一线,工作量巨大,但是陆师傅认为身边有许多让他肃然起敬的人都在默默奉献,都是他的榜样。
(以上排序不分先后,请持续关注更多人物报道)
最美逆行者(一)
最美逆行者(二)
爱和坚守,是我们共同的信仰;
专业和奉献,是我们朴实的力量;
复医天健人,是我们共同的名字。
京ICP备10201560号
Copyright © 2000-2015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