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徐旭 通讯员 王艳萍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人生谢幕方式很特别——通过器官捐献,实现着生命的接力和爱心的传递。
不久前,36岁的孙先生在家中突发急性脑出血、脑疝,病情危重,经专家组两轮评估,被判定为脑死亡。家属在悲痛万分之时,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希望通过器官捐献,让他的爱和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在黑龙江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协调员的见证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脏外科、泌尿外科、心脏外科、眼科等10余个科室紧密协作,将孙先生的心脏、肝脏、2个肾脏和1对眼角膜顺利取出。
“本来我已经放弃了,是这份沉甸甸的礼物给了我生的希望。”52岁的李先生患乙型肝炎多年,肝功能衰竭,移植一个月前开始出现呕血、黑便症状。移植前一天,他又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经过消化内科、肝脏外科、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他才保住了性命。
“虽然血止住了,但患者状态很差,移植手术风险巨大。”哈医大一院肝脏外科主任、肝脏移植团队负责人陆朝阳教授决定迎难而上。经过12个小时的努力,孙先生的肝脏顺利移植到李先生体内。
55岁的周先生和41岁的赵女士因为肾病接受规律透析治疗多年,多种并发症接踵而来,肾移植成为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手术当天,哈医大一院泌尿外科二病房主任王春阳教授等带领肾脏移植团队,在器官获取后迅速进行供肾修剪手术,分离双肾,精细修剪血管及输尿管至适于手术植入。然后解剖游离髂血管进行受体准备,保持供肾低温状态下行血管吻合。开放血流后,移植肾充盈佳,颜色红润,尿液很快自输尿管排出,随后行输尿管膀胱吻合。两例肾脏移植手术先后顺利完成。
术后,周先生和赵女士的尿量充沛,肾功能恢复良好,血肌酐水平逐日下降。周先生激动地说:“肾移植前,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医院和家两点一线。感谢捐献者,我再也不用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了。”
74岁的章大娘和77岁的樊大爷,被角膜白斑、病毒性角膜炎和白内障困扰10余年,晚年只能生活在混沌的世界里。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院长、眼科一病房主任张弘教授为两名老人进行了角膜移植和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第5天,章大娘和樊大爷的视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的世界变得清晰可见了。
孙先生逝世后的器官捐献,不仅使得1例肝脏移植手术、2例肾脏移植手术和2例角膜移植手术得以成功进行,他的心脏还被送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帮助一名先心病儿童重获新生。
器官捐献正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器官移植事业也走进了春天。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显示,截至2022年4月2日,有效志愿登记人数超462万人。哈医大一院自2015年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至今,共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76例,实现捐献器官231个、眼角膜104枚。
捐献成功的那一刻,对捐献者和受捐者而言,都是第二次生命的开始。哈医大一院器官移植专家说,希望有更多的人知晓并支持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让生命和爱延续。
京ICP备10201560号
Copyright © 2000-2015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92号